今年清明時節(jié),消防車也閑了。
燒紙改鮮花
消防車都沒來清明節(jié)首日,煙臺各公墓、殯儀館迎來掃墓最高峰。上午9時,記者來到芝罘區(qū)殯儀館時,這里已經車流如梭,人流如織。殯儀館外,比往日多了許多售賣鮮花的攤販,地攤一個挨一個,長達幾百米,殯儀館內也設了很多擺著鮮花的地攤。
“往年,地攤上擺的多是燒紙,現在多數是鮮花,只有極少數的冥紙。”芝罘區(qū)殯儀館的工作人員說,市民的祭掃觀念正在不斷轉變。走進殯儀館,很多祭掃者發(fā)現每年必到的消防車今年也沒有來。而往年,一進殯儀館就能看到消防車和消防員的身影。“消防車沒來,和人們祭掃觀念的轉變與禁燒令的實施有很大關系。”芝罘區(qū)殯儀館的工作人員介紹說,往年還有個別焚燒紙錢的行為,當天上午他們沒有發(fā)現燒紙行為,極少數帶紙的祭掃者也被工作人員進行了勸止。在焚燒池和祭拜逝者的地方,不少護林員,森林防火、城管、民政等部門工作人員現場待命,或引導或勸阻傳統(tǒng)燒紙的祭祀行為。記者沒有發(fā)現焚燒紙錢的祭祀者,多數祭掃者手里都捧著鮮花,寄托對逝者的哀思之情。供品垃圾比去年少了一多半走進殯儀館的祭奠園,不少祭掃者對逝者進行祭拜,供桌上放著鮮花、供品等。與往年相比,今年的供品更節(jié)儉。“今年可大不一樣了。”芝罘區(qū)殯儀館的工作人員介紹說,很少見到“大手筆”的祭掃者,多數市民都是帶的鮮花,部分市民帶了一個半個的蘋果、橘子,還有的帶來少量餅干等。“去年清明節(jié),一上午能清理五六桶的供品垃圾,今年少了一多半。”工作人員介紹說。
記者了解到,在往年,一些供桌上擺放的供品有十多種,除了雞鴨魚肉、水果外,更甚者不乏海參、鮑魚。清明當天全市11.6萬人出門祭掃清明節(jié)首日全市迎來掃墓最高峰。上午9點,機場路殯儀館門口的掃墓車輛停了近千米,殯儀館內骨灰寄存處辦理手續(xù)的市民也排起了十多米的長隊。當日到芝罘區(qū)殯儀館掃墓的人達到3.2萬人,比去年稍多。來自煙臺市民政局對全市公墓、殯儀館的監(jiān)測數據顯示,清明節(jié)首日,全市出行掃墓者共有11.6萬人,車輛超過2萬輛,人流量比去年清明首日11.4萬人稍多。根據往年經驗,清明掃墓人流在首日比較集中,5日、6日可能出現雨雪天氣,掃墓人數也將受到一定影響。芝罘祭掃車輛比去年翻一番4日是清明假期的第一天,煙臺市芝罘區(qū)殯儀館的祭掃人流最高峰在早上7時到來。據交警部門統(tǒng)計,4日上午的祭掃車輛達七八千輛,比去年清明當日的車流翻了近一番。在現場維持交通秩序的交警三大隊一中隊中隊長王青俠告訴記者:“我們6點鐘到崗,已經陸續(xù)有市民來掃墓了。往年高峰大概9點左右出現,今年從7點開始就進入祭掃高峰了。”
王青俠說,“人流高峰基本持續(xù)了3個多小時,祭掃車輛能有七八千輛。”去年清明當日的祭掃車流為4000余輛。